毕节曾经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受到治安等问题的严重困扰。2015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将毕节列为“法治贵州”建设试点,开展“法治毕节”创建与探索。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毕节以“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司法天平”“全面守法宣教”“法治惠民服务”“生态文明法治”“法治监督检查”等“六大工程”为统领,紧扣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遵循“法治为民”原则,助推毕节试验区“两新建设”,成效显著。
“法治毕节”的创建与探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遵循法治助推毕节示范区建设的理念,为毕节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是传统贫困地区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吴大华: 男,1963年生,侗族,法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贵州省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特殊津贴资助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犯罪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循环经济。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先后出版《知行合一:中国法治建设思考与实践》《乡村振兴与法治保障》等个人专著15部,合著《法治中国视野下的政法工作研究》《侗族习惯法研究》等38部,主编27部;发表法学论(译)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思想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地方实践经验研究”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
张可: 男,1975年生,汉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大数据法、民族法、金融法、地方法治。兼任贵州省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法学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合著《法治中国视野下的政法工作研究》《贵州法制史》《法治贵州建设研究》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子课题“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以及省部级课题、省领导圈示课题多项,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发表《大数据众筹法律问题研究》《大数据交易环节的法律问题探讨》等多篇论文。
杨武松: 法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贵州省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员。
曹务坤: 法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贵州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及贵州省法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法社会学、民族法学。先后出版专著6部,获省部级奖项3项,主持国家课题2项,承担国家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在《思想战线》《贵州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傅智文: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