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灾后社会工作已成为实务研究领域的热点。“8·03”鲁甸地震救援中,我国首次尝试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心理救援,具有里程碑意义。本书基于“8·03”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首次将灾害医学中的“检伤分类”概念运用于灾后心理急救,提出“心理检伤分类”,探讨了中国特色、政府主导的救灾模式对幸存者心理复原力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幸存者的社会心理干预模式,以期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丰富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为我国的灾害管理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杨婉秋: 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进行博士课程学习。民政部灾后心理救援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资源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康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国际合作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CSSCI、SCI/SSCI共8篇。2006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8·03”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沈文伟: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1991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誉学士学位;199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吸毒、网瘾、家庭治疗、社会工作实务等。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新加坡关怀中心总干事。热衷为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地机构提供咨询及帮助员工训练。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与四川几所院校合作开展“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长期积极探索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模式。2016~2017年曾任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国减灾署合作项目总监。多次受邀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主持研讨会、参加电台和电视访问节目等。目前在内地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青少年吸毒与家庭治疗》《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灾后儿童社会心理工作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