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0)》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五个版块组成。总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回顾2019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进程的总体面貌。地方报告试图从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基层治理四个方面,更为细致地展示法治社会建设在区域社会所呈现的样貌。本卷地方报告以江苏省为基本分析对象。专题报告集中展示了作为年度法治社会建设聚焦点的“新枫桥经验”在各地的实践状况和经验总结。调研报告致力于呈现城乡基层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面貌、优势特色、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和完善方案。年度事件报告专门遴选并发布“中国法治社会发展年度十大事件”。作为法治现代化蓝皮书的首发阵容,“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经由法治社会发展这一视窗,分年度连续性展示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场景,为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事业咨政建言。
公丕祥: 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法哲学与法治现代化。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1987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1992年)、《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999年)、《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2002年)、《权利现象的逻辑》(2002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2004年)、《法制现代化的挑战》(2006年)、《公丕祥自选集》(2010年)、《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法治现代化》(2017年)等个人专著多部,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等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