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城市是以人的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思想,是城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市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优先发展健康城市建设是新时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的新使命。
2020年3月,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年)》,要求到2022年全面达到或超过“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阶段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健康城市格局。本书旨在根据健康北京建设的新要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健康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考验,深入开展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研究工作,推进“健康北京行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及建设健康北京、制定健康北京“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总报告通过全面评估《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以下简称“十年行动规划”)的目标实现情况、各项行动实施情况,客观呈现了“十年行动规划”的产出,分析了新时期健康北京建设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多部门协作机制;协调多部门促进健康的政策,加强政策的规制能力;创新干预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改善;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
分报告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社区和工作场所管理、控制吸烟、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等健康城市建设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对健康北京建设的六大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扎实推进冰川绿谷生态沟域建设、寻找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机制的有效措施,推进健康环境建设;开辟新路径、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科技信息手段、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等多措并举,优化健康服务能力;完善首都居民心理健康与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等,构建健康社会;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全民健身和健康素养、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培育健康人群,增强群众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打造无烟北京、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健康科普教育、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发展健康文化。
盛继洪: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北京市决策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高级政工师。长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系统从事决策应用研究工作,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服务。近年来主持课题30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1项,获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二等奖4次。曾担任《首都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研究》、《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2020)、《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2022)主编。其中“健康城市蓝皮书”系列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委员会“优秀皮书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获一等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获二等奖,《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获三等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0)》获三等奖。
王鸿春: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办公室原主任、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创始理事长,现任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院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高级经济师。近年来主持完成决策应用研究课题100余项,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委托课题、省部级项目共10项,获国家及北京市领导批示20余项,“转变医疗模式政策研究”等课题获北京市第九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市级奖项共11项。著有《凝聚智慧——王鸿春主持决策研究成果文集》《有效决策》《成功领导者的习惯》等,并先后主编或合作主编决策研究类图书33部,其中“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获得第九届“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分别获得第十一届“优秀皮书奖”二等奖、三等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0)》获得第十二届“优秀皮书奖”三等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获得第十三届“优秀皮书奖”二等奖,《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2)》获得第十四届“优秀皮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