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复杂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五项要求”的总体部署,从不同维度分析和探讨陕西夯实“六稳”“六保”基础,全力以赴保民生、稳预期,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实现了人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就业态势保持平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以系统性、前瞻性的眼光提出并阐述应对的策略和举措。“总报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2020年陕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1年陕西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并提出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陕西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根据陕西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陕西“十四五”发展的系列规划,全面部署陕西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发展目标任务,推进陕西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分报告”聚集一系列社会焦点、热点事件的公众态度,诸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采取强有力举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习总书记4月份来陕西视察”等重要事件,反映出公众对这些重要事件/活动给予高度关注;同时,通过对全省网络舆情和民生舆情的调查与分析,获取陕西公众对经济社会生活中诸多议题的看法和认知,多面向反映社会公众对当前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态度与回应。“建设篇”围绕扶贫搬迁长效机制、智慧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追赶超越中人力资源开发、乡村人才振兴等展开调查研究,关注到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治理篇”涵盖了陕西政府治理现代化、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县乡人大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调查篇”从公众对“延安精神”的认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及陕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专业发展评价几方面展开,这些调查和研究报告,将为2021年陕西社会建设从政策措施、工作指向和推进策略等方面提供参考。“区域篇”分别对西安城市精神、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汉中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大事记”粗线条记录了2019~2020年陕西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重大举措,突出近两年陕西社会生活与建设中的热点与亮点。
司晓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教育管理学论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纲》等专著、教材和译著9部,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获评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15项。出版《教育管理学论纲》《面向现实的教育关怀》等专著4部,主编教材5部。先后在《教育研究》、COMPARE、《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现担任陕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任陕西省社科联副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督学、陕西省高等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第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兼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评审专家等。
白宽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及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公共管理等。对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人文杂志》等报纸及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编辑出版著作30余部,文章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项目20余项。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获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5项。
牛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会舆情、农村社会学。主持、参与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参与式评估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软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出版《退耕还林还草参与式评估研究》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百余篇。从2014年起担任陕西蓝皮书年度《陕西社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兼任陕西省社会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