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1)》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权威性研究报告,也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陕西蓝皮书”文化系列的第13本。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宏观视野篇、行业报告篇、公共文化篇、区域报告篇和大事记。
总报告全面总结了2020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与成就,2020年,陕西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出台重要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享受文化成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之后,总报告就陕西主要文化行业及各地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陕西文化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展望未来,陕西的社会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各项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宏观视野篇围绕关中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数字化时代陕西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大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陕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自贸试验区文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与阐发。
行业报告篇就陕西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陕西商帮县域文化资源禀赋、陕西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陕西革命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陕西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释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公共文化篇着重对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陕西段长城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陕西扶持文艺创作机制、陕西红色基因传承现状与愿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和研究。
区域报告篇对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延安市文旅融合发展、宝鸡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考察研究。
王长寿: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智库联盟理事,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公共文化、区域经济等,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司晓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教育管理学论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纲》等专著、教材和译著9部,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获评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15项。出版《教育管理学论纲》《面向现实的教育关怀》等专著4部,主编教材5部。先后在《教育研究》、COMPARE、《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现担任陕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任陕西省社科联副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督学、陕西省高等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第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兼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评审专家等。
白宽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及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公共管理等。对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人文杂志》等报纸及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编辑出版著作30余部,文章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项目20余项。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获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