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变局大背景下,2019年中东变局仍处在调整期。
第一,阿拉伯世界整体衰落趋势仍在持续。2011年“阿拉伯之春”是阿拉伯国家各种弊病长期累积的结果,也是阿拉伯国家探索复兴之路的新尝试。然而,阿拉伯国家始终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导致各国内生性矛盾依旧明显,经济发展深陷恶性循环。2019年,因经济发展缓慢、民生日趋艰难,多个阿拉伯国家出现民众抗议乃至政权更替。谋发展成为阿拉伯国家摆脱困境的关键。阿拉伯国家仍未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由此导致中东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发展问题解决不好,导致阿拉伯国家无暇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多影响力,整体影响力日渐衰减。
第二,权力转移加剧中东地缘博弈,地区国家普遍存在战略透支问题。阿拉伯国家地区影响力下降,使原本处于“配角”地位的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非阿拉伯国家“相对崛起”、地区影响力相应放大。近年,这些国家的地区政策咄咄逼人,日趋将阿拉伯世界当成了地缘博弈的主战场。然而,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此轮地缘博弈不仅造成更多“次生灾害”,这些非阿拉伯国家自身也面临更大的困境。
第三,美国中东政策总基调是战略收缩,“后美国时代”加速来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策略层面上,其中东政策处处与奥巴马政府“对着干”,但在战略层面上,特朗普政府延续了奥巴马时期的战略收缩态势。特朗普执政风格飘忽不定,其中东收缩政策呈现出“总体收缩,精准介入”的“波浪式后退”特点。在“后美国时代”加速来临背景下,俄罗斯加速填补“权力真空”。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影响力明显上升,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日趋密切。
《阿拉伯发展报告(2020)》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主要探讨阿拉伯内外处境、地区大国博弈态势及后果、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及“后美国时代”博弈;第二部分是国别篇,主要对沙特、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年度形势进行了评估;第三部分是专题篇,主要围绕中东权力格局“再阵营化”、中东经济发展、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世纪协议”与巴以问题、中东“去极端化”、“后伊斯兰国时代”的反恐形势、新冠肺炎疫情对中东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是大国对阿政策,分别探讨美国、俄罗斯、欧盟在中东的博弈态势;第五部分是中阿关系,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阿经济合作、中阿合作中的第三方因素问题;第六部分是附录,整理了阿拉伯国家年度大事记。
涂龙德: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教授,阿拉伯语译审。1991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同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阿拉伯语部工作,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东问题首席专家,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任教,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与中东地区相关的新闻工作和学术研究,著有《伊斯兰激进组织》(合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
田文林: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兼任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东政治、民族宗教和国际战略问题,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世界民族》《西亚非洲》《阿拉伯世界研究》《求是》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有《困顿与突围:变化世界中的中东政治》《走出依附性陷阱:第三世界的发展困境与道路选择》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担任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瞭望》等时政媒体上发表评论数百篇。
罗林: 罗林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语用学、阿拉伯现当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分委会主任委员;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别区域学学科带头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阿拉伯史学经典《历史大全》的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阿拉伯黄皮书:阿拉伯发展报告》主编,《国别和区域研究》(CSSCI和AMI核心集刊)主编。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20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任特聘教授;2021年入选“建党100周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中东学院教工党支部”(负责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区域学导向的阿拉伯语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2022年入选“支持巴勒斯坦权利”学术外交国家奖;2023年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2023年,被北京市学联授予“情牵四海大先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