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对湖北地区影响巨大。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团结互助,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定性成果,并且及时复工复产,加快经济复苏。本报告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做了忠实记录,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和区域篇三部分组成,共计14篇研究报告。总报告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影响和冲击,总结长江中游三省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经济复苏的实践经验,提出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专题篇由4篇报告构成,主要从长江中游地区打造中部强大市场、布局汽车产业链、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环境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这符合中央新近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精神。区域篇由9篇报告构成,分别研究有关省、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长江大保护、推进制度创新、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产业增长极,展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决心和谋略。
张静: 经济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经济发展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承担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委重大调研课题、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独著2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著10余部,撰写决策咨询报告60余篇,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国家和省级规划编制。相关成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获2021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刘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流域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咨询建议20余篇,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与省级重大课题。以水资源系统性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现实问题,出版了专著《经济学在区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实践》。积极开展相关流域经济带的区域总体规划研究,撰写的咨询建议《对比长株潭城市群迅猛发展态势,武汉城市圈应有危机意识》《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的几点建议》等获得省主要领导批示。
秦尊文: 博士,历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现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系“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研究员,科技部特聘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文理学院、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或特聘教授,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科研成果获湖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专著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