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0)

2020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是成渝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为更好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探讨新时代成渝地区人才现状与发展趋势,推动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提升成渝地区人才发展质量,进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0)》。全书由总报告、成渝特稿、管理实践、政策研究、调查研究、专题研究六部分组成。

总报告围绕构建跨区域人才协同战略发展新格局、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展开论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而成渝地区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当前,全面提升区域间人才协同发展质量、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成为四川与重庆人才发展的工作核心。近年来,四川与重庆在人才流动、人才发展、人才政策、人才环境层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新形势下成渝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中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研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人才协同发展经验为基础,提出新时代成渝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策略:一是增强产才融合链互动性能,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二是实施人才全周期发展计划,推动人才资源合理布局;三是设计一体化政策框架,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四是营造人才生态环境,打造开放宜居之地。

成渝特稿篇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与策略;二是聚焦高校工程类人才,以成都和重庆三所工科大学为例,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工程类人才培养;三是立足于汽车产业,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人才发展;四是瞄准金融产业,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人才发展与培养。

管理实践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聚焦网信人才,关注四川省网信人才在结构、培养层面上的问题,分析网信人才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试图探讨适合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二是关注“蓉漂”人才,以“蓉漂”为重大人才工程和服务载体,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蓉漂计划”“蓉漂人才荟”“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发展学院”“蓉漂青年人才驿站”“蓉城人才绿卡”六大品牌产品,探讨在“蓉漂”品牌支撑下,成都市人才工作发展情况。

政策研究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聚焦四川留学归国人才的服务政策,分析现阶段四川省留学归国人才服务政策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措施;二是关注海外人才,探讨新时代四川省引进海外人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三是着眼科技人才政策,从纵向和横向对四川省科技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关注四川省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历程,总结四川省科技人才政策的侧重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调查研究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以创新人才为调查对象,关注四川省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问题;二是聚焦创客团队,对成渝高校大学生创客团队创造力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是基于四川省高校调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商科留学生“沉浸式”培养模式改革;四是以四川省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生职业价值观与自主学习的相关性,为指导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及培养其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专题研究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聚焦人才健康管理,关注“复工”后人才健康管理及健康工作场所构建问题;二是基于1996~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四川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适应性问题;三是立足于人才产业园,探讨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产业集聚发展情况;四是从产业融合视角,探讨成渝地区城市产业、教育与人才融合发展关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