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在我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持续发挥蓝皮书“存史、资政、宣传、育人”的作用,展现北京各级各类教育年度发展情况,秉持学术性、原创性和专题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育领域专业研究人员用大量数据和实证研究回答首都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深入全面地反映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凸显专业性、创新性、前沿性,为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报告在内容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共14篇。其中,总报告系统分析了2019~2020学年度北京及各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提出全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在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城市发展、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治理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从各区比较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大区、教育强区在教育投入和产出上都体现不同的优势和不足,首都不同的功能区大致呈现相似的共性与差异。分报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本年度发展情况,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专题报告篇围绕当前北京教育发展改革的历程、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涉及北京各级各类教育满意度、我国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比较、国际大都市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改革趋势、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热点政策分析、北京教育对外开放的比较分析、校外在线培训发展逻辑与治理体系研究。
报告力图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北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参与北京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教育决策部门、教育管理者、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参考。
桑锦龙: 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特聘专家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和教育社会学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等北京市重要教育发展规划的调研和起草,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制等全国性重要教育工作。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重大科研任务20余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概论》《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等著作多部。
方中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兼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学习科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行政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主持和参与各级教育课题几十项,多次参与影响国家及首都教育发展的重大教育决策、调研和文本编制,主编《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和《北京教师发展报告》三种蓝皮书系列。
高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和区域教育规划研究。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编制工作,其中《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前期研究与编制》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优先关注课题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探究》。
赵佳音: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学位需求预测、教育财政、教育经济学。主持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优先关注”课题,先后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北京市两委委托、丰台区教委委托、北京市科委委托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需求预测——以北京为例》。
郭秀晶: 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教育战略政策与法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规划、教育法治、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全国和北京市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委托课题、政策咨询研究课题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项。出版多部著作,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