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社会蓝皮书课题组”2020年的年度分析报告,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组织省内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撰写。报告分别对精准脱贫、人口与健康、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指出,2020年是贵州600多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年,贵州省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增速持续领先,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增长4.5%,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20位;这一年,贵州省千方百计保民生防风险,全面落实稳就业惠民生政策,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2%,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本报告认为,2020年贵州省社会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较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政府债务负担比较重;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
本报告认为,2021年是踏上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和“十四五”开局的第一年。贵州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统筹推进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养老等各项事业,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王兴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贵州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人口学、地方历史与文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王国勇: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结项验收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社会学区域一流学科负责人,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有20余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及核心期刊上;独著、合著、联合主编10余部学术著作和论文集;主持国家民委、民政部、贵州省社科规划办等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政治社会学。
周芳苓: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三级);社会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5项、省领导圈示及其他各类课题20余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多项成果获得中央宣传部采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高刚: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贵州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任驻村扶贫干部、望谟县副县长(挂职)、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入选“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宣部马工程(执行组长)、贵州省社科规划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独著或主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