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五部对河南省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的年度蓝皮书,由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组织创研。该书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从环境、主体、平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2020年以来河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推进“四个强省”和“幸福美好家园”建设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总报告。该部分由两个分报告组成。《2021年河南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在对2020年以来河南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取得的进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021年河南推动双创带动就业的形势,提出了2021年河南推动双创带动就业的总体构想和对策建议。《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侧重从实证的角度,通过由34个统计指标组成的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综合评价排名、分项指标排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第二部分,环境篇。该部分结合当前国内宏观形势,主要围绕双创体制机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等主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在深化双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河南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大环境的思考和建议。
第三部分,主体篇。该部分以中小微企业、科研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才等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不同主体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困境,针对优化大企业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升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激发和释放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活力、高质量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完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着力点、解决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就业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第四部分,平台篇。该部分立足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主要从推动众创空间释放更大创业就业活力、提升河南省产业园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完善创业就业辅导与培训服务体系、提升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等五方面,聚焦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众创空间、产业园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平台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平台支撑,为激发双创带动就业活力、增强双创带动就业效能、提升双创带动就业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五部分,案例篇。该部分选取了河南7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具体剖析,其中包含1家社会服务领域企业、2家高校双创示范基地、3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如“UU跑腿”、南阳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高新区、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等。课题组通过对这7个案例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其在双创带动就业方面取得的基本成效,同时也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杨雪梅: 女,黄河科技学院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优秀专家。民建河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会长,河南省政府第六届省督学、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河南省教育人才学会会长,河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河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从事民办高校管理工作,致力于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出版专著7部,主编著作(丛书)等20余部(套),主持“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河南省发展研究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20余项。被评为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等,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导师。
于善甫: 男,教授,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地厅级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领导科学》《商业经济研究》《农业世界》《当代经济》《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CPCI检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项。
郭军峰: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国际贸易。
张大卫: 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政府原副省长,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参与指导编制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主持编制河南省“十五”“十一五”规划、中原城市群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对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有深入研究,著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航空经济概论》《国际著名智库机制比较研究》《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基础框架》,主编《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等,发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范式变革的内在逻辑、关键问题与战略重点》等论文数十篇。
喻新安: 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第三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代表作有《大省崛起:中原经济区论略》《新型三化协调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中原崛起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经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胡大白: 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第一届至第三届及第五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第四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执行会长。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中国好人”、“中国好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 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开创者、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等;出版《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当代卷)》《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发展及趋势研究》等著作;发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关于民办高校董事会建设问题的思考》《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中国共产党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等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