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新一轮世界科技发展和治理变革为我国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建设人工智能、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基建”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标志,我国城市化进入到了一个更加智慧、更加包容、更加以人为本的“新城市治理时代”。如何借鉴世界各国城市治理先进成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推动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任务。“物业城市”就是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在横琴新区城市治理实践过程中所提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粤港澳大湾区背景、横琴场景的创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受横琴新区管委会的委托,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北达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研究咨询机构对“物业城市”模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物业城市”理论模型和运行框架,完成了《物业城市理论与实践———横琴新区城市治理创新模式研究》报告和《物业城市白皮书》等研究成果。本书就是上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展现。
温锋华: 中山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访问学者,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美国规划协会(APA)、国际中国城市规划协会(IACP)、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三师下乡”规划师。长期致力于小城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村庄规划、旅游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曾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辽宁省、广州市等省(市)城乡规划优秀作品奖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中国村庄规划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多部。
沈体雁: 男,1971年3月生,湖北天门人,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城市复杂动力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空间计量、城市计算、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倡导城市产业集群管理与协同式规划。主持完成重要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城市治理研究前沿》《城市地灾治理》《区位市场设计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案实务》《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治理研究所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国家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产业集群地图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智慧城市、现代城市治理、可计算产业集群、空间计量与空间统计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及鞍山、营口、唐山、日照等重要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等收录80余篇;出版著作6部、译著5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项。
赵振武: 辽宁建昌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局局长,专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多年,“物业城市”治理模式首创者。
吴晓林: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剑桥大学Journal of Cambridge China Studies编委等。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