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专门(工读)教育分会联合开展的青少年社会性发展问题调研成果。为了对教育矫治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专门(工读)教育分会联合开展相关调查,对比考察了普通学校学生和专门(工读)学校学生的相关情况,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第二编为自我与真实社会的关系,第三编为自我与虚拟社会的关系。本书采用大量的一手调研数据,对专门(工读)学生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路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社会性教育研究课题组组长。曾参与实施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专项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主持起草《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同主持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专门(工读)学校工作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参与组织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或制定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多部。
雷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学、互联网心理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晓辉: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研究领域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互联网心理与行为。在《心理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和翻译教材多部。
张国华: 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研究领域为健康心理学、互联网心理学。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Psychiatry Research、《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刘珂: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心理学。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耿靖宇: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心理学,研究兴趣为网络欺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