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进出口额均出现了小幅下降,但从总体上看基本维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总额约为1086.90亿美元,同比下降2.48%。其中,出口总额约为972.01亿美元,同比下降2.69%;进口总额约为114.89亿美元,同比下降0.70%。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1)》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比较与借鉴篇和实践创新篇。其中,行业篇对演艺、广播影视、电影、图书版权、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创意设计等9个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同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如进口影片数量、票房和占比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中国艺术品市场全年交易额呈现下滑趋势,但随着疫情防控效果的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提高,艺术品市场也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实现了线上销售、拍卖等交易额井喷式增长。专题篇对中国演艺产业国际化、中国功夫海外传播和中国电影“走出去”在2020年呈现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贸易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与借鉴篇分析了巴西文化贸易与投资概况,总结了国际大型会展线上发展经验。实践创新篇围绕疫情背景下中国电子竞技赛事服务发展、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新特点及新转向等,分析其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本书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文化贸易相关法律制度仍有待完善、科技创新与文化贸易融合度有待提高、文化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在推动中国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背景下,提出健全文化贸易相关法律体系、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造优质文化品牌等对策建议。
李小牧: 经济学博士,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兼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首席专家,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委会主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客座研究员。先后主持完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究”“首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等为代表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近20项。主编系列报告《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出版专著《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矛盾与挑战》等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文化保税区:新形势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等30余篇。
刘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文化贸易、创新与贸易。
李嘉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学科负责人,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兼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优秀教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客座研究员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专项委托项目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采纳。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其中《国际文化贸易论》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7)”论著类二等奖。作为主编策划、组织、编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市场研究系列丛书”,“首都文化贸易蓝皮书”系列,发表学术论文《‘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外文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等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