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20~2021)》共分为五部分,包括总报告、行业动态篇、“战疫”篇、专家观点篇和借鉴篇。
总报告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回顾、基本运行情况、运营服务情况分析、运营标准化建设情况、运营管理创新以及发展热点预测等内容。针对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情况,分析了进站量与客运量、客运强度、换乘系数、平均运距、运营服务时长和平均旅行速度等指标,进站量为109.5亿人次,下降26.8%,客运量为175.9亿人次,下降25.8%,客运强度下降超过30%,运营车公里增长超过11.1%。新发布相关国家标准5项、地方标准7项和团体标准2项。分析了智慧车站、区块链电子发票、列车应急辅助定位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从网络化运营、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和运营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发展热点。
行业动态篇重点整理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情况,重点分析了北京、广州、成都、重庆、西安、青岛和苏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架构变化,对比了不同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人员配置及影响因素,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每公里人员配置大致呈下降趋势,100公里以下线网每公里人员配置约64人,500公里以上线网每公里人员配置约38人,班组级人员占比均在85%~90%。同时,围绕如何建立高质量的运营组织架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战疫”篇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效果与经验教训等内容。分析了线路停运情况、客运量和进站量降幅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防疫物资支出、能耗支出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情况,能耗支出大幅增长,是运营企业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防疫物资支出的影响不大。针对乘客管理、运输服务、防疫消杀、人员管控等情况,分析了常态化防疫管理做法,重点探讨了防疫物资管理、员工心理健康与后勤保障、舆情跟踪管理和成本管控等,实名制乘车和行程快速追踪是乘客管理的难点,如何精准控制中高风险地区的列车满载率也是一项技术难题。最后,针对建立高效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专家观点篇主要围绕运营岗位融合和工种融合、西安和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措施、运营设施设备精益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双重预防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常乘客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
借鉴篇重点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的影响,以及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对疫情的主要做法。
贾文峥: 理学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及标准化研究项目等。主持或参与编写“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有轨电车试运营基本条件”“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技能和素质要求”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主持或参与编写《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组织理论与方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风险管控研究及实践》等著作。
毛保华: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主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期刊编委。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等。出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组织理论与方法》《“一带一路”与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等著作10余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茅以升铁道科技奖、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等。
王艳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与运输组织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系统全局安全性与系统风险分析评估理论、轨道交通系统可靠性网络化建模分析与设计理论科研实践工作。主持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和横向项目课题80余项,在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风险管控、高速公路建设风险管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现场实践经验。
王先进: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院学报《交通运输研究》主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交通文化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蔡昌俊: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轨道交通电气设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城市轨道交通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及牵引传动系统研制”“城轨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研发”等项目。设计发明“DC1500V三轨平面布置结构”“直线电机径向转向架”“无线式站台屏蔽门车地联动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设备质量评估方法”等专利。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学技术奖项,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模范科技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