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总体要求,特别是2025年前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为依据,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6+1+4”制度框架设计),即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共计推出78项法律、法规和规定,初步形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各领域细化的制度安排,海南自由贸易港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开放的区域。同时,一系列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为基础的实施细则的出台为2025年前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南自由贸易港具体制度体系的形成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和吸收外资的强劲增长,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口额达1063亿元,同比增长24.5%,明显高于同期全国14.5%的增速;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4%,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同比22.2%的增速,而且形成了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安排相匹配的国际贸易形态,在货物贸易领域,免税品贸易、转口和离岸贸易成为重要贸易方式,新型加工贸易也开始启动。在服务贸易领域,以数字技术支撑的计算机、信息和软件服务成倍增长,支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发展迅速,教育服务贸易开始启动。
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5年前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海南进一步形成细化的制度安排,率先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试点基本建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体系,对标CPTTP等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与高水平投资相关的规则。以世界贸易组织目前正在谈判的多边框架下投资便利化措施为依据,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便利化政策体系。以制度系统集成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高度推进国际旅游服务的制度集成。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系统性制度安排,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建设。重点园区要探索园区新增长点,努力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交汇点和核心承载区域。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要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本身的特点,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要形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匹配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体系。形成与海南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相关的具体条例,制定专门产业促进方面的条例和制定市县促进贸易和投资条例。
沈玉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商务部全球价值链决策咨询专家,上海自贸试验区决策咨询专家,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贸易新规则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出版《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服务贸易新规则》(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多边贸易体制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等专著多部。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奖、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和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多项。
王惠平: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财政理论和实践方向博士后、注册会计师资格。1996年在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学位。2006年在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理论和实践方向博士后研究出站。曾任职于财政部财政监督司、财政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在财政部工作期间,创新提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理论,并在全国推广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2011年到海南省工作以来,参与制定和实施全国唯一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2018~2021年任海南省财政厅厅长期间,参与推动出台《财政部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有关财税政策的实施方案》。参与制定、推动出台和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政策制度。在全国率先创新性推出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确保胶农利益,促进海南橡胶产业的发展,2020年5月,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一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主持的《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财税政策和制度安排研究》获得海南自贸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县乡财政困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获得财政部机关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获得全国第六次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海南的实践;应用经济学;财税理论与实践。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财政研究》《经济研究参考》《中国财政》《中国财经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著作《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从税费改革到综合改革》、《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审计案例和分析》、财政部重点课题成果《政府会计相关问题研究》、《农业保险理论与海南创新实践研究》等十余部,主编《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报告(2021)》。
赵蓓文: 女,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上海市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CSSCI学术期刊《世界经济研究》主编。先后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及“张仲礼重大学术成果奖”获得者。德国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赵蓓文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或课题负责人主持包括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逾20项。独立撰写的论文、专报曾多次获得包括全国商务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社联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赵蓓文研究员长期从事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研究,近期重点关注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发表各类研究成果数百万字,在《改革》《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并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独立或第一作者出版专著有:《双向投资中的战略协同》《开放中的战略互动——外贸、外资与金融发展的政策协同》《外资的宏观经济效应传导机制研究》《WTO规则与中国外资政策》《中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演变40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探索与实践》《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方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投资新格局》《从应对挑战到积极主动——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等10多本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