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1)》由总报告、地方报告、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五个版块组成。总报告着重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会领域立法、社会规范建设、社会基层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六个方面总结回顾2020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总体面貌;地方报告以安徽省为专门对象,更为细致地展示法治社会建设在特定地方层面的整体样态;研究报告选取“网格化社会治理”“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和“新乡贤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三个主题,采用实证考察与理论评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专门展示和讨论网格化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运行和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等问题;调研报告选取“江苏宿迁城市社区”和“豫南传统村社”作为城市和乡村的基层治理样本,尝试观察和剖析法治社会发展中的地方实践和具体问题;年度事件报告是对智库评选出的“法治社会发展2020年度十大事件”的文字呈现。
庞正: 原名朱庞正,男,出生于1968年,黑龙江哈尔滨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在职攻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于1997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公丕祥: 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法哲学与法治现代化。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1987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1992年)、《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999年)、《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2002年)、《权利现象的逻辑》(2002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2004年)、《法制现代化的挑战》(2006年)、《公丕祥自选集》(2010年)、《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法治现代化》(2017年)等个人专著多部,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等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