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组织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已走出连续数年的增速下滑低谷,开始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经过多方力量的合力推动和多年的不断努力,2013年终于迎来了民间组织发展中的关键性变革。长期制约束缚民间组织发展的双重管理体制这个重大制度障碍,在2013年推进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被宣告即将于年底正式终结。民间组织在迎来这个重大利好发展消息的同时,也以自己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逐步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和重点。 民间组织对重新建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也是下一步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与核心任务。今后深化体制改革与推动民间组织发展应同步推进,在顶层设计上把民间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在具体措施上加大对民间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在分类扶持、重点培育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同时采用购买服务、资金扶持、孵化、凭单制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快培育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本书是第五本民间组织研究报告,参与撰写的专家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知名高校、地方社会科学院和政府实务部门。整个研究报告共30余万字,除总报告外,专题研究篇主要探索了民间组织培育扶持的主要政策工具、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兴起与实践、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争议与问题等主题。地方发展篇选取了黑龙江,域外镜鉴篇对美国民间组织的治理与自律、日本的社区营造与非营利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潘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等职,中央组织部《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国人才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蔡礼强: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执行副主任、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其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展MPA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一直负责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公共政策、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以及MPA教育发展的研究。
黄晓勇: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安全问题。著有《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能源博弈论集》、《天然气人民币》等,主编“世界能源蓝皮书”、《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的困境与出路》等论著,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