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姊妹篇,经济蓝皮书的春季号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经济学家撰写,从各个不同方面全景式地概括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书中不仅包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所作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8年春季报告》,还包括各经济学家从专业的视角对财政、金融、证券市场、工农业、外资、外贸以及当前广受瞩目的价格、就业、环保等问题进行的深入的剖析。
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达11.4%,成为从2000年开始的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第8年。2008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对我国一段时间内的农产品、煤炭、电力等的供应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此背景下,经历了近3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面对一系列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
春季报告预测2008年GDP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为5.5%。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就可能促进物价上涨、投资需求增加。2008年,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把握经济增长速度是关键,其中控制投资高速增长和物价快速上涨是重中之重。
面对严峻的价格形势,以及逐渐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使读者能够全景式地把握中国经济走势。
刘树成: 1945年生。1962~1967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7~1978年,先后在4595部队农场和山西省偏关县委、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1989~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5年8月~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专著:《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198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1996年),《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2000年),《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II》(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III》(2009年)等。多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获俄罗斯康德拉季耶夫金奖(2007年)。
陈佳贵: 四川岳池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总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汪同三: 湖北蕲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院长。先后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我国著名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家。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分院数学系。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1987年再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模型,长期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宏观经济模型论述》(专著)、《生产率与美国经济增长》(合译)、《大道理论与大道模型》(论文)、《对1991年、1992年的经济预测及分析》(论文)、《中国客观存在观经济坟量年度模型和分析》(论文)等。199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有突出贡献的博士毕业生”称号。参加写作和编审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模型》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