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蓝皮书: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20)》是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基础设施研究团队组织下由相关研究人员共同编撰完成,旨在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会议精神。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面向科普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该书在对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对科普基础设施未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科普蓝皮书: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20)》利用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数据剖析等方式,分析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现有规模、发展程度、管理运营以及效果发挥情况等。本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和案例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主要分析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总体情况,指出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主要针对“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馆发展规模、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应急科普设施、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案例报告分别围绕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植物园科普要素研究、数字科技馆发展、基层科普设施等主要方面展开,剖析典型案例。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是大幅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作。科普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素,更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相关研究对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性、探索性意义。
郑念: 男,1963年出生,安徽歙县人。198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三级)。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中心兼职研究员。《科普研究》副主编。中国无神论协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国际探索中心中国分部执行主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调研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社,从事研究、采编、管理等工作。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研究、科普人才研究、科学理性、科学素养和防伪破迷等研究。开拓性地创建了科普监测和效果评估理论,负责搭建了弘扬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国际合作平台。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包括EI、CSSCI、ISTP等。出版成果总字数达到千余万字。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理论、科普人才、科学理论、科学素养、防伪破迷等,承担的主要课题有科学文化建设研究、科普监测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人才研究、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齐培潇: 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普能力评估、科学文化、科普标准化研究等。
王丽慧: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专(编)、译著十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理论、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研究、科普政策等。
王挺: 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科研院所、科协组织、驻外使馆和地方政府工作,长期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科技管理、科学普及、科学文化建设等工作,主要开展科技战略与政策、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科技人才、科技外交等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组织参与科普重要政策制定,推动加强优质科普资源创作传播、院士科普工作室创建及科普职称评审等科普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主编《新时代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科普蓝皮书》《科学教育蓝皮书》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