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基于多维多源大数据对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剖析,构建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各城市、各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展望。报告构建的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数据指标体系包含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层、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层、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层3个维度。整个体系共有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30项、四级指标113项,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报告指出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主态势。总指数值较高的是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陕西省。其中仅有四大直辖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总指数值高于整体平均值,说明四大直辖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且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具体到分指标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的权重依次为0.3326、0.2771和0.3903,说明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地区差距较小,不同地区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差距较大。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各项分指标均表现优异,实现了文化、旅游和文旅融合产业的协同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武汉市文化传播指数值显著提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秀。而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和文旅融合产业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协调现象。
从地区差异来看,在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东部远远领先于西部,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总指数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整体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表现最好,但华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均较弱;西南地区的文化、旅游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协同性较好;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水平还需提升。
基于上述规律性认识,本报告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生态文明建设和休闲经济升级等五个方面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展望。并结合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政策引导、区域统筹、市场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出质量提升建议。最后,对全球文化和旅游发展态势与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评述,从中指出品质提升与文化传播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两大课题。
《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大数据报告(2021)》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序
摘要
总报告
分类数据报告
分区数据报告
政策建议报告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李群: 1982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临清人,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199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二级)、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态发展智库理事长、中国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人事人才政策“废改立”咨询服务特聘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特聘智库专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连续担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成员,科技部、中组部、人事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北京市科委等部门有关领域的咨询专家,教育部硕士学位点评审专家及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16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重大项目会议评审专家,部分省市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人事人才政策“废改立”咨询服务特聘专家,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首席科普专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委)、《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科技论坛》(编委)、《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杂志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生态发展、林业生态评价,以及党建引领、生态治理、林草业发展等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方面的咨政建言报告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等课题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1项,构建了一些学术创新模型,例如L-Q灰色预测模型、扰动模糊集合和评价模型获得一定的社会反响,在经济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版专著6部,其中《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主编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北京科普蓝皮书、生态治理蓝皮书、生态林业蓝皮书、生态发展蓝皮书、低碳发展蓝皮书、文旅大数据蓝皮书等7部蓝皮书;在国内外期刊、报纸发表论文、理论文章200余篇。指导的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得201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完成了国家和部委交办的多项研究任务,发挥国家智库成员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得到中央首长及中央领导的批示20余次,为制定国家政策提供了有力借鉴,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曾获得省部级青年科技奖和科技进步奖,全国妇联优秀论文一等奖、特等奖,中国社科院信息对策研究成果近20次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奖励。2016年获得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联合表彰。
钟栎娜: 人文地理学博士,教授,2017年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18年创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现任副院长。2017年创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现任执行院长。目前兼任全国旅游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旅游区域合作中心副主任、拉萨市专家服务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大数据、区域旅游规划和文化地理学。近十年来共发表论文80篇,其中英文论文43篇,收录在SSCI 23篇,ISTP 6篇,EI 3篇;CSSCI 16篇。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编写书籍15部,其中译著2部,蓝皮书2部。受邀编写英文书籍章节3部。先后主持和参与纵向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6项,国际机构合作课题3项,国家部委课题20项。
信宏业: 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曾任国家“863”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现任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委员、国家金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成员等。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信息化。主持制定了国家旅游局旅游信息化“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主持编撰了《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标准》《旅游分类信息标准》等多部国家标准。主持设计开发了全国导游IC卡管理系统、全国假日旅游预报系统等并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应用推广,其中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舒展: 网络传播学博士,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操盘手,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文旅、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
张宏利: MBA,江苏唱游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旅游、旅游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