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主题报告、综合报告、地级市竞争力报告、县级市竞争力报告和比较与借鉴篇五个部分。主题报告以“C·I·T·Y战略:面向零碳城市时代的吉林选择”为主题,通过分析中国地区碳排放数据,并对吉林省各城市碳排放进行估计及比较,提出了吉林省与零碳城市存在的差距及主要制约条件,创新性地提出了吉林省建设零碳城市的C·I·T·Y战略,为吉林省建设零碳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综合报告包括2020年度吉林省地级市和县级市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排名和整体情况分析,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全省各地区2020年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概况和综合表现。地级市竞争力报告涵盖吉林省8个地级市2020年度竞争力报告,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各市竞争力发展的现状与优势、问题与不足、现象与规律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县级市竞争力报告包括吉林省3个主要县级市的竞争力报告,主要从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两方面分析主要县级市的竞争力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期为全省各县级市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比较与借鉴篇包含《新化工城市建设路径及启示》《杭州市营商环境竞争力评价及提升路径》《江苏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俄罗斯莫斯科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及启示》4篇研究报告。
崔岳春: 男,1964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1985年7月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区域经济研究。1992年设计吉林省首个数量经济学模型,并参与历年“吉林蓝皮书”总报告编写。发表《演化经济地理学:新范式还是“新瓶装旧酒”》等文章40余篇。出版《吉林省中部城市群集合效能研究》等专著3本。负责《吉林省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初稿的起草工作,并承担相关的前期研究课题。主持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
于凡: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学术专著3部,主持省科技厅、省社科规划办和省社科院课题15项,发表核心、省级期刊论文和《吉林蓝皮书》研究报告等20余篇。
徐海东: 男,1991年生,江苏宿迁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与房地产发展经济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副主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编写《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郑州方位》等著作。
孙克强: 江苏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长三角发展与一体化、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等。 近年来主持了《长三角年鉴》《南京都市圈年鉴》的编写与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江苏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循环经济常识》等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了《长三角区域现代化与生态建设》《对欧洲债务危机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分析》《云计算产业的形成及发展对策》《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分析》等数十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世彤: 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出版多部创新研究著作。
徐剑峰: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台湾经济与产业组织学。
赵光远: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出版著作《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发表《吉林省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跟踪研究》等文章10余篇。主持、负责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新时期大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获吉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20条建议》获吉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咨询成果类)一等奖。
刘恋: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发展、都市圈建设、城市问题、城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