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城市的健康生活水平正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体现,研究城市的健康生活状况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城市为评价对象,以城市生活感受度为判断标准,从经济保障、公共服务、环境健康、文化健康、医疗卫生五个维度选取了40多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健康生活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套客观的城市健康生活评价标准,并对我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健康生活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城市健康生活指数的综合评价,反映了各个城市健康生活的综合水平,经济保障、公共服务、环境健康、文化健康、医疗卫生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反映了不同城市在健康生活各个方面的水平和差异。此外,本书还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都市圈城市健康生活,以及环保重点城市健康生活、省际城市健康生活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发现我国城市健康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提供解决路径及相关思路,从而不断缩小不同地区的城市健康生活差距。不仅如此,本书还分别从政府及产业层面总结了在城市健康生活建设上表现突出的典型案例,为各级政府优化城市健康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决策参考。
俞立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特聘教授,学术评价与科技统计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以数据科学、多元统计、计量技术见长,擅长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已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SSCI一区论文5篇,一级期刊论文50余篇,CSSCI论文200余篇(均为第一作者)。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转载8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7篇。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6项。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151人才、江苏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宁波市学术领军人才等。
钱芝网: 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健康经济与健康产业规划。已出版著作4本,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SCI、SSCI论文11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及政府和企业纵横向项目110多项;主编“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省级精品教材1本,主编并公开出版其他级别教材25本;主持建设了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1支,2项教学成果分别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全国医学教育百篇优秀论文三等奖,1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被授予上海市“育才奖”和上海市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6年当选为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黄钢: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健康医学院原校长,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亚太地区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主席,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模拟医学教育联盟理事长,中国医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智能医疗健康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医学教育专委会主委,上海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候任主委等;《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主编,《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高校医学教育》、NUCL.SCI. & TECH.(SCI收录杂志)等杂志副主编;影像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康复医学建设发展功臣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称号、奖项;先后在Chemical Review、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及评述二百余篇,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主编Nuclear Medicine in Oncology及Personalized Pathway-Activated Systems Imaging in Oncology等Springer出版的英文专著3部,《PBL导论》《核医学》《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等中英文教材与专著30余本,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首席科学家及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新药创制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国家级教学特等奖及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十余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