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造成了较大影响,进出口总量出现下降,旅游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大幅下降,会展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势增长,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研究开篇,从总体规模、行业特征、国际市场特征、国内地区特征、国际竞争优势、数字服务贸易等角度对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存在区域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协调、服务贸易结构失衡、进出口长期逆差、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困难等问题。展望未来,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将持续增长,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将继续稳步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限制仍然较高,中国服务贸易伙伴国更加多元化。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对旅游、娱乐、文化与体育、金融、教育、技术、会展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了细致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各行业报告从供给能力、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通过专题篇、区域篇和国际借鉴篇三个部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专题篇聚焦于双循环格局与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跨境电商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服务贸易限制措施对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影响、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营销服务行业的中国样本——蓝色光标、中国展览服务业的发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服务。区域篇聚焦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海南服务贸易发展。国际借鉴篇聚焦于澳大利亚电子游戏行业发展、德国文化市场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英超联赛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借鉴。
李小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和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两区”建设)创新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近20项。主编《文化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出版《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矛盾与挑战》等近10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文化保税区:新形势下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等30余篇。
李嘉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学科负责人,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兼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优秀教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客座研究员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专项委托项目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采纳。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其中《国际文化贸易论》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7)”论著类二等奖。作为主编策划、组织、编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市场研究系列丛书”,“首都文化贸易蓝皮书”系列,发表学术论文《“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外文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等30余篇。
王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讲师,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理论经济博士后。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