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期间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事关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的转型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战略正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金融作为我国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全新经济增长平台的重要催化剂,在推动区域经济全面融合、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金融业迅速发展与进步,逐渐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先导力量。
《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2020~2021)》由总报告、北京金融发展篇、天津金融发展篇、河北金融发展篇和专题篇五部分组成。总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期间京津冀金融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详细分析了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的状况,针对现阶段京津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十四五”期间金融应如何多维发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展望。北京、天津、河北金融发展篇分别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改革创新等角度对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金融发展运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翔实的总结。专题篇分别就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京津冀金融资源区域流动情况以及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充分发挥金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2020~2021)》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序言 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 实现高质量发展
摘要
总报告
北京金融发展篇
天津金融发展篇
河北金融发展篇
专题篇
皮书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李向前: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货币政策。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发表论文10余篇。
王学龙: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结算。
王爱俭: 女,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科带头人。曾任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国际金融”负责人。曾获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金融教育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汇率体制改革、开放经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与区域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5项,包括荣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天津市教委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
郭红: 女,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国际金融、金融市场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近10项,在《金融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王璟怡: 女,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师、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金融、金融监管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在《国际金融研究》《现代财经》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郑志瑛: 邯郸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