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尤其是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有许多重要指示和新观点新论述。本报告系统总结习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论述,阐发其中的理论逻辑,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实践做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经济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民营经济占绝对主导和面向国内市场。20世纪80、90年代,“以家庭工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供销员为骨干”的“温州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起飞,并对全国形成示范。进入新时代,温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2018年8月9日,经中央统战部同意,全国工商联正式批复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三年来,温州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经验,其中许多创新性措施对全国其他地区可起到示范作用。在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方面,温州探索实践的创新性措施包括提高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保障民营企业家财产和经营安全,构建温州版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义利并举、青蓝接力的企业家队伍等。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温州的创新举措包括更彻底细致地减税降费,精准实施惠企纾困政策;拓宽金融输血渠道,多角度破解融资难题;切实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力创一流营商环境;助推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等。这些创新举措在提振企业家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温州“两个健康”创建实践的总体启示,一是“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前提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二是要努力实现“两个健康”政策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
温州实践同时表明发展民营经济可为共同富裕做出重要贡献。首先,“温州模式”走出了先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形成了民营经济的先富示范。其次,在“两个健康”指引下,温州进一步示范了民营经济先富带动后富的基本路径:一是创造条件推动后富地区/群体创业就业;二是投资社会事业,改善后富地区/群体相关的社会基础设施;三是通过纳税、慈善捐赠等财富转移形式帮后富。
杜创: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兼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专家库专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编委、中国微观经济理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产业组织、企业理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声誉、市场竞争与管制》、《互联网新业态新组织模式研究》、《互联网+医疗/教育:商业模式、竞争与监管》、“民营经济蓝皮书”等著作多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对策研究类)、青年经济学者论文奖等奖励。拥有丰富的政策研究和实地调研经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政策研究课题多项。
黄群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主编、《经济学动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理事长,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制造业发展、企业改革与管理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及其他研究项目多项。迄今为止,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三百余篇,撰写《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工业经济》《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新工业革命:理论逻辑与战略视野》《理解中国制造》《面向制造强国的产业政策》《迈向共同富裕之路》等专著30余部,主编《工业化蓝皮书》《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国有经济蓝皮书》《民营经济蓝皮书》。其成果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