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中的各对象国亦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合作伙伴。中东欧各国处于非同质化的地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道路既有共同点,又因彼此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基础。本书的研究对象为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波黑和黑山。本书梳理了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现状、文化发展政策以及这些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有益经验。总体来看,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疫情之下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难的国内形势,中东欧各国对文化领域的重视程度并未减弱,也相继采取了适应各自国情的应对措施来确保本国文化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力求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020年,中东欧国家对文化行业采取了纾困扶持的举措,继续推进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2020年,面对持续的疫情,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携手应对,本书还梳理了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文化交流与合作领域的新尝试和新成果,以期为完善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机制、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参考。
蒋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东欧研究、语言经济学。近年来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论文近10篇,国际发表8篇。参编教材两部,获得教学成果奖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四项,参与国家级(含省部级)项目四项。
茅银辉: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兼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波兰语系系主任、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欧洲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欧洲语言专业分委会委员,波兰核心学术期刊《东亚研究》《哥白尼文学》外籍编委,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波兰语言文学、中东欧区域研究等,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独立承担或参与省部级项目近10项,主持“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学术成果包括专著《艾丽查·奥热什科娃的女性观与创作中的女性问题研究》,编著《中东欧国家文化发展报告(2020)》,译著《三个较长的故事》《简短,但完整的故事》《大象》《波兰美术通史》等,在《现代国际关系》、《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世界文学》、Język polski(波兰语)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20余篇。两次获得全国非通用语种科研成果一等奖。曾因与波兰高校的科研合作成果突出,两次获得波兰罗兹大学颁发的“校长奖章”。
徐恒祎: 在读博士、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塞尔维亚语专业教师。翻译《汉语塞尔维亚语大数据百科术语辞典》《外教社克罗地亚语英语汉语图解词典》《汉语800字:波斯尼亚语版》等词典多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塞尔维亚语及克罗地亚语、巴尔干地区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