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东盟共同体迈向2025年发展愿景的中间之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与东盟共同体建设造成严重冲击,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抗疫国际援助与区域内外抗疫合作下,东盟取得了阶段性抗疫成果,整体经济下滑得到遏制,对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共同体建设的中期检查如期进行,建设进度推进迅速,成效斐然,并开始着手谋划2025年之后共同体建设规划。作为2020年东盟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署,东盟在区域多边合作框架中的“中心性”得到进一步凸显。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迅速,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不断推进。进入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东盟各成员国出现反弹,缅甸还出现了严重的政局动荡,这些都给2021年东盟共同体建设及其成员国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能否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妥善处理缅甸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是摆在东盟面前的重要课题。
潘艳贤: 博士,助理研究员,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广西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区域国别、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国际安全与区域治理。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多篇,多篇研究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单位采纳及肯定性批示。
阳阳: 博士,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越南、菲律宾现代化发展史,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项目。
庄国土: 福建晋江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华侨大学讲席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综合研究学部召集人,厦门大学“985工程”东南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国际关系理论、中外关系史、东南亚地区问题与国别政治。著有《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近30年来东亚华人社团的新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