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经济总体表现平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但增速依然较快。价格水平总体回落,通货膨胀基本得到遏制,民生状况不断改善。2012年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GDP增速将继续小幅回落,预计增长率为8.7%左右。总体来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面对通货膨胀压力、结构性调整等问题,2012年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调控。当前,既要完成防止物价反弹和防止经济增速下降过快的双重目标,又要实现房地产市场价格合理回落,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节能减排滞后等问题。201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和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工业经济运行的主旋律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工业增速在适度回调下继续平稳较快地增长。财政政策的总体态势是在“积极”与“稳健”之间调整,实施财政扩张的力度将有所节制,“减税”将成为继续实施财政扩张的主要载体。预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金融系统压力仍然较高,下半年压力将振荡下行,逐渐向低压力区间转移。中国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可能继续显现。保持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与工资增长可持续性的同步和相互适应,将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首要任务。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顺差继续缩减,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预计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生产型进口结构将从以制成品为主向资源性初级品和制成品并重的方向转变。 尽管世界经济饱受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影响,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仍然不断增强,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学术咨询委员会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编辑组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改革以投资驱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 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代前言)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陈佳贵: 四川岳池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总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李雪松: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政策效应评估、战略规划与产业升级、数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著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及经济政策评价》等,主编《发展规划蓝皮书: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等。发表论文论著200余篇(部)。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等省部级奖项60余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所所长助理、经济所副所长。现被聘任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和院长。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中宣部认定为“四个一批”文化名人。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宏观经济蓝皮书”,主笔《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Ⅲ》。作为第一执笔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和主持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劳工组织等的多项国际合作以及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交办的课题。负责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沿”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等。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出版专著若干,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共计百余万字。
李扬: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5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5年获“中国软科学奖”,同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22年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研究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300余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经济学卷。主编《金融学大辞典》等大型金融工具书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宏观经济、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