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在政策的支持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词。在“新医改”大潮下,在行业市场的诸多挑战下,民营医院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促进健康产业规范发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引发了很多行业思考与探索。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21)》分为总报告、医疗改革篇、智慧医疗篇和实践经验篇四个主要部分,重点展示一年来社会办医机构重要研究发展成果以及一些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成功经验,旨在反映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明确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总报告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办医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度研究,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数据、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民营医院服务资源、服务能力以及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状况等若干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报告认为,新型资本为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资本规模和更高的起点,但我国民营医院小而散的总体情况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民营医院下一步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人力准入、市场准入、价格管制、发展空间、发展模式等。在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当下,民营医院需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全面监管医疗质量,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型发展。
医疗改革篇重点展示了“新医改”实施以来,社会办医在医保支付改革、等级医院评审、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理论探讨、数据分析、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社会办医机构应对医保支付改革、参与等级评审和集团化运作的现状。
智慧医疗篇介绍了政策指导下的智慧医疗在社会办医领域的发展。重点展示了社会化办医下的智慧医院体系构建、“互联网+健康”创新模式助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精神心理专科院外智慧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探索。
实践经验篇介绍了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的三甲创建实践、厦门弘爱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创新模式以及西安大兴医院和南阳南石医院在质量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的有益经验。
管伟立: 温州康宁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董事长,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主任委员,温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温州市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兼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农工党中央科技委委员。
赵淳: 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学临床专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主席,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医疗卫生机构监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民营医院装备管理分会副会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民营医院蓝皮书副主编。曾任医院报社社长、原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委员、百佳医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管理评价办公室主任、《中国数字医学》编委等职。从事我国民营医院行业协会工作20余年,在数十家国家级媒体(刊物)发表大量有关民营医院的文章论著。
刘谦: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会长,中共党员,研究员。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工程中心(BPEC)作访问学者,参加过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培训(SEF 班)。曾任原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处长,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后更名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国家863 计划生物领域办公室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校)长,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原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陈晓红: 主任医师,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医疗卫生机构监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误诊研究的开创者,曾多年担任《临床误诊误治》主编,并担任中国医院协会评价部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管理评价办公室专家。以研制误诊基本数据库30年的经历,建成“误诊信息智库”,获得国家专利,主编《中国误诊大数据分析》。2015年以来带领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完成民营医院医疗数据分析评价、民营医院DRG/DIP数据分析、民营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数据分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