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发展报告(2022)》就2021年河北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以及亟待破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深度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益于河北省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思路与对策措施。
全书由总报告、宏观视野篇、产业发展篇、区域创新篇以及专题探索篇五个部分组成,内容涉及京津冀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财税经济、能源经济、外贸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数字经济以及开放经济等诸多领域。全书通过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实地考察以及部门座谈和专家走访等多种途径,对河北省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方位、前瞻性与多角度研究。
2021年全省三次产业稳步增长、“三新”经济快速成长、“三件大事”有效推进,宏观经济虽小幅回暖,但受到全球政治、经济复杂因素的影响,处于加速转型期的河北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还是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升级,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针对全省经济复苏进程中仍需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与矛盾焦点,本书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不断强化传统制造产业发展根基,奋力打造自主可控的“链主型”企业,力争变“制造大省”为“制造强省”;二是加快实现数字化,以数字技术驱动拓展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空间;三是在稳增长宏观政策上持续加力,助力中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实现区域经济逆势增长;四是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稳住民生为发力点,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五是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减碳、脱碳历史新机遇,打造区域新范式,加速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
王亭亭: 现就职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宏观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省域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05年8月获“河北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8月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8 月入选“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曾组织、承担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规划、河北省省软科学以及河北省省长圈定、省各级政府委托重大课题研究项目50余项。实现各类科研成果总量百余项。相关成果在《光明日报》、《中国经贸导刊》、《中国经济导报》等报刊均有发表。
李会霞: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生态经济等。
康振海: 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三十多年来,康振海同志长期工作在思想理论战线。曾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2017年6月至今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河北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 康振海同志著述较多,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北日报》《河北学刊》等重要报刊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等发表、出版论著多篇(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九十年》《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让历史昭示未来——河北改革开放四十年》等著作;发表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定历史自信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殷切期望指方向 燕赵大地结硕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以优势互补、区域协同促进高质量脱贫》《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育新机开新局》《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制》《认识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准确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多篇理论调研文章;主持“新时代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阶段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研究”“《宣传干部行为规范》可行性研究和草案初拟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