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以2019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长江经济带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展开多方位的科学测度与系统分析。报告首次提出三大指数,分别是协调度指数、均衡度指数和融合度指数,通过构建涵盖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公共设施等12个维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分层情况展开评价和排名。在此基础上,报告对上游的三省一市、中游的三省和下游的三省一市的协调性均衡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短板,继而提出未来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成长春: 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参事,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项,先后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索引30余篇,著有《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江苏沿海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研究》等论著20余部,两次荣获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0余篇咨询研究报告得到原国家领导人和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鉴定专家库专家、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徐长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硕士生导师,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长期从事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区域发展战略、流动人口问题、城市灾害减防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工作。先后主持各类科研及决策咨询项目78项,其中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3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叶磊: 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智库课题、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纵向科研课题,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服务地方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集体负责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应用工程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
孟越男: 理学博士,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等。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与编写,主要包括教育部哲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省部重点项目1项。
杨凤华: 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在《管理评论》《上海金融》《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批示。获评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