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最基本的出发点,研究产业安全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安全度,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医疗产业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产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医疗产业安全是指国内医疗产业在公平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使我国医疗产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的空间,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医疗产业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本国资本对本国医疗产业主体的控制。
本书在章节内容安排上,首先对中国医疗产业安全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性、多元化的梳理;然后依次阐述了医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安全影响因素、产业安全状况评估、产业安全度的估算以及维护产业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书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医药产业及医疗器械产业安全度估算,其结果显示:2011~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处于基本安全的状态,在中成药的研发水平上,仍需要努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处于基本安全的状态,但是安全度水平比较低,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国家应加强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产、学、研创新体制;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集群,培育规模型企业;重点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健全监管体制,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本书撰写并发布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全面地对我国医疗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估,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以及对外开放的质量,进而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促使我国医疗产业健康、稳定、安全发展。
高献书: 男,50岁,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肿瘤科(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心)主任,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日韩放射治疗学会秘书长,北京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放疗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肿瘤学会委员,北京市放射肿瘤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食管癌放射治疗专业组组长;兼任《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2006年被聘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近25年,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过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的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主编《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11版》,参与编写医学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申请专利3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人。
李孟刚: 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NAES)院长、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主任、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主持各类项目共计7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项、横向及其他项目50余项。截至2022年6月,在《光明日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50部,组织编写20余部产业安全蓝皮书。共获得7次省部级奖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代表性成果:调研报告《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2021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调研报告《关于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有关情况的建议》于2019年2月8日获得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批示意见,2019年2月27日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批示,获得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批示。2013年3月撰写的内参报告《“小土豆”如何办成“大产业”?》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并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农业部采纳。撰写的专著《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于2017年8月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此外,《中国产业安全指数研究》《产业安全预警研究》《产业安全评价》等多部专著拓展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推动了中国产业安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