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商贸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疫情防控和商贸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疫情对商贸业的影响不断减弱,商贸业各领域发展呈现出不少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较上年增长9.8%。消费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商贸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创下新高,直播电商领跑全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办展场次和面积稳居全国第二,展览新落户数量创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破万亿元,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市场采购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跨境电商进口额连续8年第一。餐饮品牌加快数字化升级,餐饮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平稳发展,转型疏解成效显著。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国内首位,多个物流指标继续实现顺势增长。商贸领域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商贸流通体系优化升级。展望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广州商贸业面临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剧,预计2022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承压,增速有所放缓。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广州市商务局联合组织编撰,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列入“皮书系列”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年编辑出版一本。本书是政府工作人员、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和发展基本情况、特点和趋势的重要参考读物,也是专家学者、业界行家探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总结经验、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全书由7部分组成,分别为总报告、国际消费中心篇、经济与贸易篇、新业态新模式篇、升级改造篇、市场运行篇、附录,共收录了广州地区和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及业界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报告或论文20篇。本书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多角度展现了2021年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亮点,并在多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望了2022年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趋势。
洪谦: 广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先后在广州开发区招商局,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经济发展局,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投资促进中心,广州开发区企业建设局、投资促进局,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委办公厅等单位任职。长期在商务领域工作,在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商贸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等领域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工作实践。
林国强: 广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长期在商贸流通领域一线工作,先后在广州市经贸委、市商务委员会担任领导职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经济管理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市场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指导多项重大商贸政策文件的起草制定,筹划组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等多项商贸活动。
何江: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流通经济学等。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以来,主持和参与省、市各类课题数十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魏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广州市公共绩效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系第四届广州市宣传文化思想优秀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等。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书籍4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近年来主持省、市级社科规划委托课题6项,承担和参与各级政府委托的应用对策研究课题60多项,10余项决策咨询课题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杨再高: 男,1966年生,贵州石阡人。经济学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获聘为广东省经济监测分析联席会议经济政策顾问、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主任等。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出版《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基于空间均衡视角》《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发展理论和实践》等著作10部,在《经济地理》《南方经济》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100篇,主持和参与课题100多项。曾获中国发展研究奖、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