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因此,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机制,建设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关键任务。
本书对国内外志愿服务,尤其是科技志愿服务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对中国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模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考察,调查了全国各地多个典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的相关现状,总结科技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特色经验、实际效果和现存不足,以期为提升科技志愿服务影响力、完善科技志愿服务发展机制做出参考。
郑念: 男,1963年出生,安徽歙县人。198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三级)。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中心兼职研究员。《科普研究》副主编。中国无神论协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国际探索中心中国分部执行主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调研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社,从事研究、采编、管理等工作。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研究、科普人才研究、科学理性、科学素养和防伪破迷等研究。开拓性地创建了科普监测和效果评估理论,负责搭建了弘扬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国际合作平台。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包括EI、CSSCI、ISTP等。出版成果总字数达到千余万字。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理论、科普人才、科学理论、科学素养、防伪破迷等,承担的主要课题有科学文化建设研究、科普监测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人才研究、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王丽慧: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专(编)、译著十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理论、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研究、科普政策等。
尚甲: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科普政策等。
严俊: 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科普能力建设、科普研学、科技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