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2)》的年度主题是“平台经济2.0时代:强监管与促发展”。近年来,平台经济飞速发展,在覆盖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滋生出数据和算法安全、领域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意味着平台经济发展与规范监管并行,即将步入全新的健康持续发展新阶段。
《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2)》对北京市平台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对不同类型平台的发展趋势和模式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对国内外平台经济的监管和治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认为,当前北京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平台企业数量和行业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北京率先关注到平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对国内其他城市发展平台经济产生了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反垄断监管方面,《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的发布,为平台经济规范发展提供完整和系统的政策框架,并通过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力推公平竞争政策和开展专项治理等措施对平台经济反垄断情况进行监管,为北京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未来北京平台经济治理可以从建立以竞争创新为导向的反垄断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平台监管工具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既蕴含重要机遇,也面临多重挑战。从行业层面来看,北京平台经济与各行业的融合程度正在加深,为医疗、养老、文旅、物流、教育、互联网金融、工业制造等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但也衍生出新的监管问题。从企业层面来看,北京平台企业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各自的发展特色,但也存在一些行业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十四五”期间,“反垄断”、“事前监管”和“规范健康”将成为北京市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在政策环境利好可期、新基建技术支撑、云消费习惯养成和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推动下,北京平台经济的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期。
蓝庆新: 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贸易研究院(筹)院长兼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亚洲经济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研究领域: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6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政协、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纳。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5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
王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管理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兼任政协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九三学社朝阳区委主委,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北京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贸易、国际运输与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曾获党中央、国务院等部门采纳。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王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兼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受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合作外脑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开放政策实践、中美经贸关系、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出版专著《美国产业地理与对中国贸易政策制定》,参编著作多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级领导人批示,多项成果被内参采用上报。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薛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水平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2009年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开放、中国特色金融市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科技金融、金融开放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一流期刊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社科《成果专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教育部、北京市社科《成果要报》等采纳。
邓慧慧: 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双循环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智库科研团队带头人,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区域、城市与产业发展、区域与城市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北京市社科《成果要报》、《参考消息》、《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教育部专报等,并得到北京市领导多次批示和部委决策采纳。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次、国家一级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4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以及《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权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