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是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组织编纂,专注于研究中国PPP领域行业应用、热点问题研讨、创新实践交流的年度研究报告,是国内PPP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综合研究成果。
《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22)》分为总报告、应用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3个部分。
总报告回顾了2021年中国PPP行业发展的宏观运行形势,系统梳理和总结了PPP行业政策法规和投融资发展概况,进而从市场环境角度对2021年PPP项目的总体运行、分布、落地情况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立法体系、创新应用、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022年中国PPP领域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应用研究报告由9个子报告组成。重点对PPP模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工程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双碳”战略中的创新应用以及新基建中的“ROD+PPP”模式融合应用、生态环境领域“EOD+PPP”模式融合应用、城市更新中“TOD+PPP”模式融合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彰显了PPP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专题研究报告由7个子报告组成。分别对加快我国PPP立法、PPP项目争议解决机制、PPP项目税收配套政策优化路径、存量PPP项目资产转让与特许经营权转让、基础设施领域REITs创新路径、PPP项目绩效管理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机制以及ESG理念下PPP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国家发改委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权威部门和地方平台数据库,是PPP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数据和案例集合。
安秀梅: 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治理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课题组组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围者,主要从事国家治理与地方政府公信力、财税理论与政策、政府预算管理、政府公共管理、政府信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世界银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各类科研课题60多项,出版《公共治理与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从政府公共支出的角度创设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研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公共支出概论》《财政学》《中国慈善税收操作指引》等著作、教材和工具书10多部,出版《中国政信研究报告》《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项成果获奖。
杨剑敏: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出版著作有《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22)》。
孟祥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办公室项目主管,曾先后参与《财政部PPP操作指南》等政策制定,参加财政部PPP中心组建等多项工作。出版著作有《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22)》。
宋映忠: 中投泽世(北京)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库专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投融资分会高级会员,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外聘教授、经管学院行业导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项目投融资。
任兵: 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圣华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基础设施投融资。
马海涛: 男,出生于1966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产评估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财税管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30余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出版著作有《公共支出效果评价》《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问题研究》《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方财政体制问题研究》,发表论文有《构建我国公共财政学理论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探讨》《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入WTO与中国税制改革》《公共财政的核心:民主理财》《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