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蓝皮书”由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社会科学院共同组织撰写,至今已是第16部,2021~2022年的主题是“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到了重要战略地位。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规划部署。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地区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要求。为“双循环”探路、在全国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使命。
本书围绕“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深入探讨分析长三角地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总报告全面分析了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特征,总结了长三角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并提出长三角区域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应通过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提升产业跃升能力,探索超大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处理好国际国内以及区际关系,发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引擎功能。四个分报告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分别聚焦2021年三省一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主要从产业升级、法治建设、开放型经济、双碳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本书对决策部门全面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新情况、正确把握长三角区域融入新发展格局趋势、科学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凡银: 管理学博士,教授,现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委市政府等决策咨询专家,安徽省经济学会会长。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环境治理等方面研究。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次,三等奖各2次。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财贸经济》《财经研究》《经济学家》等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省社科重大课题2项。
杜文俊: 法学博士,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科研处处长。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2011~2013年挂职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长期从事经济刑法、职务犯罪、财产犯罪、金融犯罪研究以及教学和决策咨询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及编著6部。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项。曾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上海市法学会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奖项。
陈朋: 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省人大代表。主要从事政党政治、基层治理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等人才称号。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及面上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政治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二次文献转载。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等多项优秀成果奖。50余篇研究报告获领导肯定性批示。
袁顺波: 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访问学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在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独著《科研人员的开放存取参与行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各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
吴海升: 现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发表文章20余篇,著有《安徽教育》,参与著作撰写7部,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