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高质量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准,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增长前沿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探索的主题。
2009~2020年,课题组坚持重大问题导向,理解、记录和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刻画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题、事实、路径和政策,包括结构性赶超阶段的完成以及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渡,路径转换中的要素高质量供给模式、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变化,宏观管理体制演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研究范式转变等。研究成果既聚焦要素层面的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创新模式,制度层面的政府转型和国家治理,也涵盖宏观层面的财税激励和货币供给;既深度阐述经济增长理论,也对重大中国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化系统化解读,其中很多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上。本书遴选收录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余篇论文,这些优秀的论文既能引发学者的思考与兴趣,也有助于学子们开拓学术视野、培养经济学思维、明确未来的研究主题和方向。
刘霞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宏观经济蓝皮书”联合主编,曾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研究》副主编。从事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结构变化与就业、宏观经济稳定、行业与企业战略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前沿”,中组部交办课题“国内外专业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比较研究”等,出版《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等著作,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一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付敏杰: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银行咨询专家,从事财税制度与经济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比较经济发展视角的解读”“功能财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主持部委委托项目及非洲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国有经济智库项目多个,出版《中国财政政策周期特征研究》等著作,在《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2019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成果获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张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所所长助理、经济所副所长。现被聘任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和院长。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中宣部认定为“四个一批”文化名人。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宏观经济蓝皮书”,主笔《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Ⅲ》。作为第一执笔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和主持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劳工组织等的多项国际合作以及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交办的课题。负责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沿”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等。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出版专著若干,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共计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