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展开部署与行动的新开篇。我国坚持将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及制度政策引导、“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并获得显著进展。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实践与调整修正,绿色金融发展正迈入深水期。31个省份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的具体参与者与执行者,在金融生态水平、绿色金融政策推动措施、绿色金融市场落实效果等方面仍表现出较大差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评估课题组自2018年开始研究编制一套评估地方绿色金融生态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我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反映地方绿色金融水平的考核标准,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密切跟进政策与市场发展情况,实时增删相关评价指标并调整权重,以期系统梳理评价周期内全国31个省份的绿色金融现状与进展,方便各省份系统地了解我国地方绿色金融的总体进展。
根据2021年度评价周期内全国31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结果,我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简称“绿金改试验区”)所在省份表现突出,基本处于第一梯队。由于政策部署早、实践投入快等原因,绿金改试验区所在省份往往对绿色金融表现出更高的重视程度,对相关领域的政策探索与市场实践更加深入。二是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金融基础扎实的地区已形成集聚效应与辐射影响力。该类地区的经济金融生态优势突出,一方面,吸引着全国乃至海外更多优质资金、绿色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聚集;另一方面,依托总部效应,发挥着中心影响力,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带动作用。三是西部、中部、北部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对政策的依赖较为明显。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创新与实践方面的潜能与动力略显不足,亟待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或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绿色金融是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双碳”目标提出后,各地2021年绿色金融工作布局与活动开展的导向性更加鲜明。在政策部署方面,国务院、各部委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合力引导金融机构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加强能力培养。在地方实践方面,聚焦“碳中和”主题产品创新,深化“碳账户”等绿色基础工程建设,催生“金融+科技”赋能“双碳”目标新模式。在未来布局方面,基于分类施策的指导原则,绿色金融呈现差异化发展路线:对于以传统重工业为主的地区,重在提升绿色金融服务“高碳行业转型”的能力;对于新兴战略产业布局较快的地区,突出绿色金融对“腾笼换鸟”的支持力度;对于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地区,着重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机制。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各项举措落地实施,在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中,紧抓机遇,运用绿色金融赋能产业提质增效。随着各地区绿色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先行经验不断积累,未来绿色金融推动地方绿色发展的空间仍值得期待。
刘倩: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财经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方向负责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博士。2017~2018年为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莱布尼茨对流层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气候与能源、循环经济。先后主持并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能源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50余项国内外科研项目。出版专著7部,其中《支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获得2019年中国出版协会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获2020年度辽宁省出版精品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支持。译著《环境金融准则:支持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环境的金融政策》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低碳智库译丛”系列丛书,获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以及《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全球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联盟成员,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及Applied Energy消费专题的匿名审稿人,Taylor & Francis集团Routledge出版公司英文研究专著出版项目评审,家庭消费模式相关研究的匿名审稿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理论工程与实践》《环境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
王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财经研究院、北京财经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发展委员会顾问。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研究院研究员,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可持续金融项目咨询委员会专家,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咨询顾问。2021年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生物多样性金融“BIOFIN”项目首席技术顾问,曾任SDG影响力融资研究与推广首席顾问。2013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0~2011年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后及哈佛环境经济项目、哈佛中国项目的访问学者,2008~2010年北京银行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经济、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金融。自2006年以来,在高层次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内外课题90余项,出版专著27部,其中《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和《气候金融》为该领域前沿著作。合著《支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担任Energy Policy、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和《金融研究》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有近7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2019年获《亚洲货币》年度中国卓越绿色金融大奖“杰出贡献奖”,连续多年获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建言献策奖项,获评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首届“感动中财人物”,获《南方周末》颁发的2021年度“责任先锋”奖及上海报业集团评选的“ESG先锋60——年度ESG探索人物奖”。
任玉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持和参与多项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设计、绿色金融标准研究、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主持和参与电力、纺织、钢铁等行业转型金融体系建立研究。向国家部委及多省市政府相关部门递交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建议并获采纳与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