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2022)》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典型省市域和景区发展报告以及附录四部分共20篇组成。总报告分析了2021年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开展的主要工作,多角度阐述了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效;总结了各级水利部门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在规划引领、体制机制优化、示范标杆树立、发展路径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系列经验;围绕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美乡村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十四五”规划等分析了水利风景区发展形势,提出新阶段景区应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划与技术标准、推动区域性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优化空间布局、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建议;认为依托水利风景资源建设的水利风景区可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有力维护了河湖健康生命,助力幸福河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高质量发展最新成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专题报告聚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一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幸福河湖引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利风景区助力建成幸福河湖的成效,阐述了幸福河湖引领下的江苏省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建设思路和路径;二是从提升可持续性、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等角度提出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路径,谋划了构建价值核算体系、引入市场机制等重点任务,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三是探索适合贵州水利风景区融合发展的机制,以期为全国水利风景区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典型省市域和景区发展报告总结了江苏省淮安市、福建省永春县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典型实践成效与经验;分析了浙江衢州市信安湖、江西吉安峡江水利枢纽、河南林州市红旗渠、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黄河三盛公和山东沂南县竹泉等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典型实践成效与经验。附录为总报告的补充说明,主要包括2021年水利部及地方出台的水利风景区相关政策文件等内容。
董青: 女,1977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景区规划建设处处长。长期从事水利风景区管理、财政项目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专业规划编制、标准制修订等工作,负责完成10余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编制,主持完成20余项规划、专题研究、专项调查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获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昆仑科技奖和管理奖9次。
李虎: 男,汉族,1972年11月生,河南濮阳人,中共党员,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跨度建筑、人居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完成国家级、省级及其他工程项目30余项,水利风景区相关理论研究的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卢玫珺: 女,汉族,1970年8月生,河南漯河人,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居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4部;主持或主要参与人居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水利风景区相关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汤勇生: 男,1980年8月生,江西鄱阳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景区监督事务处处长,从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及相关研究。
李灵军: 男,1982年9月生,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水利部综合事业局首批青年科技英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景区规划建设处副处长。长期从事水利风景区管理、财政项目管理、水利专业规划编制和标准制修订等工作,负责完成10余项规划、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编制,主持完成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次、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昆仑科技奖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