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2)》从传播生态学视角聚焦全球传播格局和世界传媒发展,在复杂的全球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息共生关系,为传播研究和媒介管理提供某种联动、系统化、战略化的思路。报告凝结传媒业界、传播学界和相关官方管理机构的智慧,从政策—区域、技术—实践、市场—案例、国别—生态四个维度,全面勾勒了2021年以来世界传媒发展和全球传播格局变迁状况。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界和业界对变局之“变”的认识,变局之“局”的界定、廓清和阐释更加清晰。在此背景下,全球传播生态观测已成学界、业界共识。当下,信息通信技术迭代升级,全球加快传播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在领跑5G领域关键技术专利方面崭露头角,全球不断加强面向未来的6G核心技术研发与战略合作;此外,卫星互联网建设也被提上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日程。2021年以来,全球传播生态呈现以下六大特征:第一,社交媒体平台混战打响,TikTok和抖音赛道领先;第二,全球新闻业加快转型,“数字”与“平台”齐头并进;第三,智能传播再发力,技术+媒介迈上新台阶,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将成为AI发展重点前景,NFT作为新型加密数字代币蓬勃发展,元宇宙辗转虚实勾画人类未来新想象;第四,视频领域角逐激烈,短中长视频同台竞赛,中视频担当后起之秀,流媒体领域再破新局;第五,全球视听业务加快向平台迁移,亚洲地区游戏市场前景广阔;第六,数字治理亟待全球共建,数字反垄断与隐私立法并行发展。
展望未来,对全球传播生态前沿问题提出四点前瞻提示。第一,全球平台媒体发展架构将撼动原有的信息传播局面,引来传媒行业持续思考。第二,持续关注全球Z世代与银发群体新动向:Z世代正当时,其数字消费势头迅猛,“懒”经济与偶像经济蓬勃兴起;社会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数字适老开始进入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议程。第三,元宇宙和NFT合力构造数字人文景观,智能传播将进一步助力人类数字化生存。第四,中国国际传播大跨步走向新时代,不断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持续增量来坚定自我,不断进行新知识、新内容、新观点的生产,以新传播理念、新传播方式、新传播实践来应对层出不穷的国际传播挑战,始终坚持捍卫文化边界,朝向构建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不确定性的新国际传播秩序努力。本书在政策层面,深入探讨了中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三星堆国际传播、北京冬奥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及数字公共外交创新性发展,以及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创新发展状况;在技术层面,重点分析了5G新媒体在北京冬奥中的应用与创新、元宇宙与深度媒介化、元宇宙产业发展、网红国际传播;在市场层面,对全球新兴视频传播平台、国际传播中的Z世代角色、CGTN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全球NFT产业、中国国际传播话语策略实战创新等焦点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国别层面,重点研究了韩国、印度、越南等国家传媒生态的现状、趋势与启示。
高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副总裁,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栏目主编,新闻中心国际新闻部策划组组长,国际新闻部副主任,承担《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30分》等栏目国际新闻编辑、播出工作,参与创办《世界报道》《现在播报》等新闻节目以及《晚间新闻》改版工作。其间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历次重大报道任务,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专业奖项。
姜飞: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中新社国际传播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四川省、重庆市国际传播中心国际传播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传播与文化》《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等。专著《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获第四届吴玉章奖(2007年)和第五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9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年刊》主编,“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主编,英文期刊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国际跨文化传播学刊》)主编,教育部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与传播业历史与现状研究”首席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2003~2017年),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主任。曾先后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