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美联储加息、多国汇率持续波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国内疫情出现多发散发情况,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受市场预期弱态势影响,大宗商品、服务性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难度加大,投融资困难加剧,吉林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吉林蓝皮书”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客观描述了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科学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深刻研判了吉林省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新发展格局,并对2023年吉林省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深入探讨了吉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报告指出,2022年,吉林省新一轮疫情骤然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制定出台“稳增长43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29条”“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精准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基本民生。前三季度,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稳的基础不断加固,新的动能不断累积,全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持续向好。2022年,吉林省农业生产稳中提质,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产量超上年。截至10月末,全省粮食收获近九成。
报告指出,2023年国际经济形势虽不容乐观,但中国接续部署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企业生产经营将回稳向好,消费复苏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经济复苏趋势将逐步边际落实,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引擎,新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重点需不断挖掘消费潜力,优化投资结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丁晓燕: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旅厅专家智库成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文旅经济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各级各类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百余篇,主编出版《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研究》《东北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解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吉林振兴丛书”(7卷)等著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跟踪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项目“寒地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治局有关领导批示。先后完成了一批关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方面的课题,主要有省科技厅科技规划项目“吉林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省“十三五”智库项目“东北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比较研究”、省发改委委托项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省文旅厅委托项目“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研究”、“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和“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等,多项成果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张丽娜: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吉林建筑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出版专著、编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各类项目20余项,参与多项省级政策、规划的编写工作,10余篇研究报告获得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王颖: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