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着力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和标志性科研成果之一,首部报告出版于2009年,是国家教育部报告,被列入中国蓝皮书计划,是全国唯一的经济特区蓝皮书。它以动态研究方式反映每一年深圳等传统经济特区和喀什、霍尔果斯、图们江等新兴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创新、改革的主要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和原创性,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是经济特区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中国经济特区的重要史料来源,已成为深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经济特区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22~2023)》共分为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特区发展分述报告和特区发展动态考察报告4个部分。其中,总报告是全书的基本纲要,是站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特区,包括改革试验区和部分新特区一年发展状态的整体评述。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以特区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政策建议为切入点,对特区所面临的转型问题、资源的使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科技创新问题、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特区文化产业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并针对每一具体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特区发展分述报告是对五大传统特区及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一年发展状况的历史性记录与梳理,偏重对不同特区的特殊问题进行比较,重点在于对不同特区进行个案分析,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大传统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特区发展动态考察报告是为了及时反映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兴经济特区发展状况而做的一个比较灵活且具有广泛扩展空间的结构安排。
袁易明: 经济学博士,教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会长,深圳市汉仑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贵州省贵安新区高级顾问,贵州省委服务决策专家,苏州市吴江长三角一体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曾任世界银行地区研究顾问、深圳市绿色低碳基金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经济特区比较、产业组织与政策、产业经济学。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文版和英文版集刊(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创办人和主编,《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执行主编。长期致力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主持世界银行、国家教育部、水利部、环保部、非洲开发银行研究课题25项,主笔完成世界银行课题报告3个,深圳市政府重大政策课题报告25个,主持完成政策研究报告66个。 出版学术著作10多部:《资源约束与产业结构演进》《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原因》《平等—效率的替代与选择》《产权、机制、效率》《台湾香港公营经济》《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形态》《市场经济的两大结构》《危机与重构:世界国有企业研究》等。 《台湾香港公营经济》(1998年)是国内研究该问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2006年完成的《福利目标下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建立了中国所有制改革的社会边际福利方法,2002年完成的《平等—效率的替代与选择》建立了中国经济运行效率、所有制结构与平等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和结构模型;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学术研究》《海外事情研究》(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2016年5月应邀在深圳低碳发展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演讲,2014年5月在卢旺达基加利非洲开发银行2014年经济特区高级学术会议上演讲,2012年1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非发展与减贫”国际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2011年2月受邀参加在亚的斯亚贝巴非盟总部由非洲联盟委员会、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OECD主办的学术会议并演讲,在竞争性产业集群发展南南合作交流会中国片区会议上做学术演讲。
陶一桃: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