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发展报告(2022)》主要对2021年中东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2011年中东剧变是中东遭遇的百年未有之大剧变,近年又遭遇百年不遇之大疫情。在多重危机的共同作用下,中东地区始终难以实现稳定与发展。2021年,中东地区仍在困顿中寻求突围。
首先,经济形势处在萧条期。时至今日,中东经济状况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迹象。2020年以来全球疫情蔓延,以及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油价暴跌,使中东地区原本疲弱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2021年后半年,受油价回升和疫情控制等利好影响,中东经济开始触底反弹。由于结构性危机、周期性危机和疫情危机并未解决且诸多不利因素相互叠加,中东国家整体经济状况仍处在萧条震荡期。
其次,中东治理模式仍处在探索期。中东地区面临至今没有各国公认的样板和模式,中东政治转型仍处在艰难探索期。一则,世俗化与伊斯兰化的方向之争仍无定论。二则,集权化与分权化趋势并行不悖,中东政治转型左右摇摆。
再次,中东地区格局处在“缓和与动荡并存”的转型期。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激烈博弈后,地区大国普遍出现扩张政策后劲不足的倾向。2021年中东出现了难得的缓和趋势。但中东许多地区仍深陷人道主义灾难,极端恐怖组织威胁也不容小觑。
最后,美国中东政策处在调适期。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中东政策看似与特朗普政府的截然不同,实则换汤不换药,主旋律仍是战略收缩,只不过策略和手段存在较大差异。
《阿拉伯发展报告(2022)》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主要探讨2021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处境、地区博弈态势、美国中东政策等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国别报告,主要对阿富汗、伊拉克、突尼斯、也门、埃及等国的年度形势进行了评估。第三部分是专题报告,主要就中东地区格局阵营化问题、阿拉伯油气市场、中东经济复苏问题、“什叶派新月地带”与伊朗地区政策、巴以问题进程与前景展望、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的领土争端、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等进行专题探讨。第四部分是大国与中东,分别探讨美国、俄罗斯域外大国在中东地区的竞争与博弈态势。第五部分是中阿关系,主要围绕中阿经贸合作、中国与海合会合作问题进行探讨。第六部分是附录,整理了阿拉伯国家2021年度大事记。
涂龙德: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教授,阿拉伯语译审。1991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同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阿拉伯语部工作,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东问题首席专家,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任教,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与中东地区相关的新闻工作和学术研究,著有《伊斯兰激进组织》(合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
田文林: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兼任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东政治、民族宗教和国际战略问题,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世界民族》《西亚非洲》《阿拉伯世界研究》《求是》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有《困顿与突围:变化世界中的中东政治》《走出依附性陷阱:第三世界的发展困境与道路选择》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担任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瞭望》等时政媒体上发表评论数百篇。
罗林: 罗林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语用学、阿拉伯现当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分委会主任委员;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别区域学学科带头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阿拉伯史学经典《历史大全》的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阿拉伯黄皮书:阿拉伯发展报告》主编,《国别和区域研究》(CSSCI和AMI核心集刊)主编。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20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任特聘教授;2021年入选“建党100周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中东学院教工党支部”(负责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区域学导向的阿拉伯语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2022年入选“支持巴勒斯坦权利”学术外交国家奖;2023年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2023年,被北京市学联授予“情牵四海大先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