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为主题,分为总报告、创新主体篇、创新环境篇、创新产业篇和创新探索篇,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2022年以来河南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做法和成效,为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总报告由两篇分报告组成。《2022~2023年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在对河南省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成效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023年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形势,提出了2023年河南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对策建议。《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从实证的角度入手,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的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总评价得分排名、分项指标得分排名进行分析。
创新主体篇从河南省创新发展实际出发,以高等院校、中原农谷、科技企业孵化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为研究对象,对河南高等教育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省高职院校孵化器孵化能力提升、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推动郑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洛阳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科技大学探索实施教育科技创新和创建“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创新环境篇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农业强省创新支撑体系、数字营商环境与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的良好环境营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主题,对河南省当前创新环境开展分析和研究,提出在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完善农业强省建设创新支撑体系、优化数字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创新产业篇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为目标,从河南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农业绿色发展五个方面出发,提出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思路和政策建议,为河南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从容应对国内外发展变革与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探索篇以河南省以及各地市践行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河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河南省区域创新差异化发展、河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濮阳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南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驻马店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经验为切入点,梳理河南创新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雪梅: 女,黄河科技学院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优秀专家。民建河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会长,河南省政府第六届省督学、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河南省教育人才学会会长,河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河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从事民办高校管理工作,致力于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出版专著7部,主编著作(丛书)等20余部(套),主持“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河南省发展研究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20余项。被评为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等,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导师。
张志娟: 硕士,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创新。
喻新安: 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第三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代表作有《大省崛起:中原经济区论略》《新型三化协调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中原崛起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经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胡大白: 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第一届至第三届及第五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第四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执行会长。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中国好人”、“中国好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 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开创者、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等;出版《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当代卷)》《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发展及趋势研究》等著作;发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关于民办高校董事会建设问题的思考》《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中国共产党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等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