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和软科学等方面研究的学者为主,并邀请了四省(区)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
本报告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了2009年东北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通过“化危为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不利因素;对2010年东北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东北三省以及蒙东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化危机为机遇的主动权,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努力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使经济和社会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在国际和国内经济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经济企稳回暖最快,并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09年,东北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1%,高出全国平均3.9个百分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快增长。在这一轮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中,东北地区显现出实体经济基础坚实、抗风险能力较强、回旋余地较大的发展优势,初步改变了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历次波动“下行幅度大于全国”而“经济回升幅度慢于全国”的格局和惯势。
报告还指出,2009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已经出现明显好转,但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地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还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压力还很大,等等。报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2010年东北地区仍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分别增长20%、30%和35%;地方级财政收入将分别增长15%、15%、11%。随着政府社会投入的增加和社会管理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居民就业形势将保持平稳、收入会有所提高。由于居民住房、购车、旅游等消费结构升级活动持续活跃,预计消费将保持持续平稳的增长。随着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出口企业适应能力的提高,预计出口将结束负增长,实现一到两位数的增长。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三省及蒙东地区GDP仍将保持11%~13%的增长速度。
付百臣: 男,汉族,1952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早年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1978年至1985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研究生,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共吉林省委讲师团主任,吉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东北地方史、区域经济史研究。在《求是》、《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鲍振东: 1955年生于辽宁省喀左县,蒙古族,研究生学历,原辽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党史党建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大学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历任喀左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喀左县县委书记,中共朝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中共朝阳市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先后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工作30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40多篇在省内外有关评比中获奖。特别是到辽宁社会科学院工作后,撰写的理论文章有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点报刊发表,其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深刻认识棚改精神》《“五点一线”是科学发展的大战略》《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文章获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表扬。其和孙洪敏、尚金州同志合著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纲》一书经省委书记王珉同志批示,送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同志参阅。此外,还主编了两部《东北蓝皮书》,填补了东北地区没有区域发展报告的空白。
张新颖: 女,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农村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兼任黑龙江省政府科顾委区域经济组长、哈尔滨市专家顾问流通组副组长等职务。曾获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地厅级奖项及成果3项,其他若干奖项等。
乐奇: 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多次负责和组织完成国家及自治区党委、政府交办的重大课题以及政策法规文件起草工作。出版《内蒙古发展模式研究》等专著、编著多部。完成发表400余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政策法规等。《流通,深化农牧区改革的突破口》等40余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得到朱镕基、温家宝、宋健、刘云山、杨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党政领导的批示。一些主要观点、政策意见和建议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并在制定政策中被采纳。多次参与国家及自治区重大、重点课题研究。《关于内蒙古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情况的调查》(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5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各类奖。
曹晓峰: 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哲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海城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抚顺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报告》、历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沈阳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历史性巨变——解读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等。
张卓民: 男,吉林省长春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院务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务咨询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有:《科学与认识论》、《一般选择学》、《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营口卷》、《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