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新时期政府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十三五”时期承担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试验田和创新区的重要任务。《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2016)》旨在全面、客观反映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实践与政策相结合,为“十三五”时期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与创新建言献策。
《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2016)》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部分组成:总报告为《“十三五”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展望》,在全面梳理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新背景、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报告从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运行和金融改革创新等多个角度客观、详细介绍了2015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金融发展情况;专题报告选择当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具体包括《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路径研究》《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测定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辐射效应研究》,旨在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李向前: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货币政策。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发表论文10余篇。
王爱俭: 女,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科带头人。曾任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国际金融”负责人。曾获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金融教育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汇率体制改革、开放经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与区域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5项,包括荣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天津市教委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