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治理,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大治理研究报告(2021)》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持策划,全书包括总报告、指数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附录五个部分。
总报告从国家战略的历史契机、重大意义、战略目标等方面,重点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同时梳理了大江大河治理的国际经验。
指数报告由综合指数评价、类别指数分析组成。运用熵权法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省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五个方面,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类别指数。
专题报告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要不断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治理要求、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导向几个维度牢牢把握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发展主线。
区域报告是黄河流域九个省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九个省区各有功能定位。青海要肩负起保护黄河源头的重要责任,四川要助力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甘肃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宁夏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蒙古要走好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山西要筑牢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陕西要铸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之芯和高质量发展之核,河南要聚力“四区”协同的流域标杆,山东要绘就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的齐鲁画卷,同时对黄河流域本省区段的发展现状、难题挑战做出系统分析,提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附录部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类别指数的具体数据。
林振义: 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曾从事党的政策研究和党的基本理论研究等工作,撰写或参与撰写多部图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央主要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出版《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论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向党中央看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著作,及《文化的解释》《个人印象》等译著。
董小君: 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与安全、宏观经济、低碳经济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年度、咨询)、国家软科学基金等项目共8项,主持多项世界银行、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委托的重大课题研究,参加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起草。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管理世界》等重要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金融危机博弈中的政治经济学》《低碳经济与国家战略》《财富的逻辑》《金融的力量》等专著十多本。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00余篇,获得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观点被有关部门采纳。
林振义: 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副研究员。曾从事党的政策研究和党的基本理论研究等工作,多次参与党中央文稿起草,多次参与中央干部教育重要学习材料编写,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送阅件》《书刊摘报》《党建要报》上刊发多篇内参。编辑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用书《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专题摘编》,组织编辑《习近平党校工作重要论述专题摘编》,组织采访编写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撰写或参与撰写多部图书,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多篇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论文,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主要成果:《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论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合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合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概论》(合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向党中央看齐》(合著,人民出版社,2016)、《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合著,人民出版社,2017)、《文化的解释》(合译,译林出版社,1999)、《个人印象》(合译,译林出版社,2013)。